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编程语言 计算机基础
简介
艺术诸定义 豆 7.8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8-26 07:02:53
作者:[新西兰] 斯蒂芬·戴维斯
译者:韩振华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ISBN:9787305135026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艺术理论 艺术 美学 斯蒂芬·戴维斯 当代艺术 哲学 艺术哲学 新西兰
简介· · · · · ·
自20世纪50年代以降,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研究艺术问题兴盛一时,并且催生了大量的争论。在本书中,作者斯蒂芬·戴维斯描述、剖析了这一时期英美哲学界讨论的艺术定义问题。在进行描述、剖析时,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视角,我们可以借助这一视角来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向。 戴维斯认为,这场争论揭示了在艺术定义问题上功能主义和程式主义两种相互冲突的基本思路。这两种思路在“艺术是否可以定义”以及“如果艺术可以定义,那么如何进行定义”等问题上分歧重重。戴维斯注意到,功能主义者相信,只有在一个对象能够行使一种特定的功能(通常情况下是提供一种回报性的审美经验)时,它才是一件艺术作品。而程式主义者则认为,某物当且仅当是依照某些规则和程式而制作出来的,它才是一件艺术作品。戴维斯试图向我们揭示,通过这一框架来观照上述争论,将会是富有成效的;他也发展出一些不同于以上两种思路的新论点--当...
目录
前言...........................................................1
上编
上编导论....................................................3
第一章韦兹的反本质主义主张.....................10
韦兹的论点..............................................12
韦兹在论争中的地位.................................16
对韦兹论点的批评....................................22
第二章功能性定义与程式性定义..................49
概念的意义..............................................55
参照事物的功能而获得定义.......................57
依照程式来为事物下定义..........................64
以上讨论中得出的原则.............................72
定义艺术的实例、艺术作品,根据功能还
是程式?..........................................74
定义艺术的其他方法.................................95
第三章比厄斯利的功能论............................99
比厄斯利的理论.....................................102
美感经验效果的意义...............................113
对比厄斯利美感经验解释的批评...............123
比厄斯利的形式主义偏好........................126
对功能主义的主要批评............................130
功能主义者的回应...................................138
对功能主义回应的反驳...........................145
第四章迪基关于艺术定义的体制理论.........154
体制论简史.............................................157
迪基的定义.............................................165
人人都是艺术家吗?..............................167
艺术界的历史与结构之关系...................179
角色与规则............................................193
离群索居的艺术家.................................198
迪基的定义和审美属性..........................211
迪基定义的循环性.................................215
艺术的要素和体制论定义........................223
下编
下编导论.................................................229
第五章人造性条件...................................239
两种人造性.............................................246
伊顿、斯克拉法尼和迪基论人造性...........252
艾斯明格对于人造性的分析...................257
对于人造性的一种备选解释....................264
维安德、西尔维斯和沃尔海姆论人
造性...............................................267
比厄斯利和山考斯基的观点.....................272
回到迪基与韦兹的对立...........................275
与本体论之关联......................................278
第六章艺术与其对象的不可分割性质.........284
沃尔海姆论艺术与其对象的不可分割
性质...............................................285
卡里尔论没有艺术作品的世界..................287
斯克拉法尼论艺术与其对象的不可分割
性质................................................304
肉身性重要吗?......................................311
第七章历史性定义和意图性定义................317
功能、象征与可解释性............................322
克鲁科斯基的定义...................................329
卡罗尔的叙述理论...................................336
列文森的定义.........................................341
结论.......................................................358
第八章艺术家的意图和意图论的方法.........361
摒弃意图谬误.........................................364
在本质上与诠释相关的意图属性..............374
接受者的意图代替艺术家的意图...............376
艺术习俗作为审美属性的决定性因素.......384
沃尔顿的异议——第二位意图..................393
对沃尔顿论点的回应..............................397
回到意图论定义艺术的方法.....................405
第九章功能主义、程式主义和意图............408
对沃尔顿的再回应..................................409
费津的观点.............................................416
本书终言.............................................428
参考文献....................................................435
译者后记....................................................451
附录:人名译名中英文对照表......................465
前言
艺术的定义,过去三十年来英美哲学界一直在讨论。在本书中,我的首要目的就是对这些讨论进行评述。我并非要就此提出一套新理论,而是要表达某种看法:我认为此一争论揭示了两种不同的见解,即艺术的本质是功能性的(functional)还是程式性的(procedural)。
在我讨论的诸多路径中,我个人更偏爱程式主义的方法。与此同时,我却完全不相信体制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版的程式主义是正确的。在我看来,理论在艺术定义上的可靠性想得以确立,还需要在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哲学方面做更多的功课。总之,我更关心的是我所关切的那些理论的详细进展,而不是选定这场争论的赢家。定义的问题与本体论、诠释和价值评判的问题缠绕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联牵涉甚广,且精微难言。面对如此复杂和重要的问题,也就别指望有什么简单直接的结论了。
我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为那些哲学、美学领域的学人提供一些方便,因为我对文献进行了非同寻常的细致讨论(比通常需要的更彻底),且对当前这一领域中的诸多看法提供概述和注解。我并不想清点出谁在哪点上胜过谁,而是要在我绘制的观念地图上,为那些主要人物进行定位。当大多数争论局限于学术杂志上相对简短的篇什时(该话题目前的情形即如此),我相信,尝试着对此进行一番综述,多少还是有一定的价值。
本书第二章的部分内容曾以《功能性定义和程式性的定义》为题刊发在《美育杂志》(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第24期(1990年夏季卷);第五章的部分内容以《为艺术的体制论定义辩护》为题发表在《南方哲学》(The Southern Journal of Philosophy)第36期(1988年,第307—324页);第九章的缩减版曾以《费津论意向性地给艺术下定义》(Feagin on Defining Art Intentionalistically)为题刊登于《英国美学》(The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第27期(1987年,第178—180页)。
在此我要感谢一些人,感谢他们的建议和富有洞见的批评。特别感谢唐纳德·卡伦(Donald Callen)、鲍勃·埃文(Bob Ewin)、杰罗德·列文森(Jerrold Levinson),以及康奈尔大学出版社最早匿名审阅本书的人,还有在奥克兰大学和我一道工作的研究生们。我也要感谢康奈尔大学出版社的约翰·阿克曼(John Ackerman)、卡罗尔·贝奇(Carol Betsch)和凯·舒尔(Kay Scheuer),以及本书的文字编辑丽丝·罗杰斯(Lise Rodgers)。
上编
上编导论....................................................3
第一章韦兹的反本质主义主张.....................10
韦兹的论点..............................................12
韦兹在论争中的地位.................................16
对韦兹论点的批评....................................22
第二章功能性定义与程式性定义..................49
概念的意义..............................................55
参照事物的功能而获得定义.......................57
依照程式来为事物下定义..........................64
以上讨论中得出的原则.............................72
定义艺术的实例、艺术作品,根据功能还
是程式?..........................................74
定义艺术的其他方法.................................95
第三章比厄斯利的功能论............................99
比厄斯利的理论.....................................102
美感经验效果的意义...............................113
对比厄斯利美感经验解释的批评...............123
比厄斯利的形式主义偏好........................126
对功能主义的主要批评............................130
功能主义者的回应...................................138
对功能主义回应的反驳...........................145
第四章迪基关于艺术定义的体制理论.........154
体制论简史.............................................157
迪基的定义.............................................165
人人都是艺术家吗?..............................167
艺术界的历史与结构之关系...................179
角色与规则............................................193
离群索居的艺术家.................................198
迪基的定义和审美属性..........................211
迪基定义的循环性.................................215
艺术的要素和体制论定义........................223
下编
下编导论.................................................229
第五章人造性条件...................................239
两种人造性.............................................246
伊顿、斯克拉法尼和迪基论人造性...........252
艾斯明格对于人造性的分析...................257
对于人造性的一种备选解释....................264
维安德、西尔维斯和沃尔海姆论人
造性...............................................267
比厄斯利和山考斯基的观点.....................272
回到迪基与韦兹的对立...........................275
与本体论之关联......................................278
第六章艺术与其对象的不可分割性质.........284
沃尔海姆论艺术与其对象的不可分割
性质...............................................285
卡里尔论没有艺术作品的世界..................287
斯克拉法尼论艺术与其对象的不可分割
性质................................................304
肉身性重要吗?......................................311
第七章历史性定义和意图性定义................317
功能、象征与可解释性............................322
克鲁科斯基的定义...................................329
卡罗尔的叙述理论...................................336
列文森的定义.........................................341
结论.......................................................358
第八章艺术家的意图和意图论的方法.........361
摒弃意图谬误.........................................364
在本质上与诠释相关的意图属性..............374
接受者的意图代替艺术家的意图...............376
艺术习俗作为审美属性的决定性因素.......384
沃尔顿的异议——第二位意图..................393
对沃尔顿论点的回应..............................397
回到意图论定义艺术的方法.....................405
第九章功能主义、程式主义和意图............408
对沃尔顿的再回应..................................409
费津的观点.............................................416
本书终言.............................................428
参考文献....................................................435
译者后记....................................................451
附录:人名译名中英文对照表......................465
前言
艺术的定义,过去三十年来英美哲学界一直在讨论。在本书中,我的首要目的就是对这些讨论进行评述。我并非要就此提出一套新理论,而是要表达某种看法:我认为此一争论揭示了两种不同的见解,即艺术的本质是功能性的(functional)还是程式性的(procedural)。
在我讨论的诸多路径中,我个人更偏爱程式主义的方法。与此同时,我却完全不相信体制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版的程式主义是正确的。在我看来,理论在艺术定义上的可靠性想得以确立,还需要在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哲学方面做更多的功课。总之,我更关心的是我所关切的那些理论的详细进展,而不是选定这场争论的赢家。定义的问题与本体论、诠释和价值评判的问题缠绕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联牵涉甚广,且精微难言。面对如此复杂和重要的问题,也就别指望有什么简单直接的结论了。
我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为那些哲学、美学领域的学人提供一些方便,因为我对文献进行了非同寻常的细致讨论(比通常需要的更彻底),且对当前这一领域中的诸多看法提供概述和注解。我并不想清点出谁在哪点上胜过谁,而是要在我绘制的观念地图上,为那些主要人物进行定位。当大多数争论局限于学术杂志上相对简短的篇什时(该话题目前的情形即如此),我相信,尝试着对此进行一番综述,多少还是有一定的价值。
本书第二章的部分内容曾以《功能性定义和程式性的定义》为题刊发在《美育杂志》(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第24期(1990年夏季卷);第五章的部分内容以《为艺术的体制论定义辩护》为题发表在《南方哲学》(The Southern Journal of Philosophy)第36期(1988年,第307—324页);第九章的缩减版曾以《费津论意向性地给艺术下定义》(Feagin on Defining Art Intentionalistically)为题刊登于《英国美学》(The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第27期(1987年,第178—180页)。
在此我要感谢一些人,感谢他们的建议和富有洞见的批评。特别感谢唐纳德·卡伦(Donald Callen)、鲍勃·埃文(Bob Ewin)、杰罗德·列文森(Jerrold Levinson),以及康奈尔大学出版社最早匿名审阅本书的人,还有在奥克兰大学和我一道工作的研究生们。我也要感谢康奈尔大学出版社的约翰·阿克曼(John Ackerman)、卡罗尔·贝奇(Carol Betsch)和凯·舒尔(Kay Scheuer),以及本书的文字编辑丽丝·罗杰斯(Lise Rodg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