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互联网 人工智能

简介

动员与效率: 计划体制下的上海工业

动员与效率: 计划体制下的上海工业 8.1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07 15:15:06

作者:林超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

ISBN:9787208141612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经济史 计划经济 中国当代史 历史 中国研究 上海 社会史 中国史

简介· · · · · ·

中国改革开放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低下的经济效益,给后人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发现同时期国家在追求效率上作出的努力。林超超著的这本《动员与效率(计划体制下的上海工业)》认为,1949年后的中国是在短缺的社会资源基础上实现其工业化诉求的,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显示了中国计划经济和劳动激励的独。以生产指标构筑起来的指令体系和赏罚体系,是国家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器;对劳动竞赛等群众运动式的生产动员方式的青睐,是国家常用的一种针对劳动者个人的激励办法。然而,这种激励机制在换来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是不可估量的效益流失。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跨过1949:20世纪中国整体研究刍议(代序)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几个概念的厘清
四、研究思路与论述框架
五、研究方法与主干资料
第一章 政权更替与上海工业企业的改制
第一节 接管与改造
一、私营经济的恢复与改造
二、国营经济的建立与管理
第二节 从民主改革到生产改革
一、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
二、私营企业的民主改革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搁置
小结
第二章 计划与效率:“大跃进”前的制度化管理
第一节 技术普及
一、学徒制度的演变
二、技工学校的培训
三、“先进经验”的推广
第二节 组织管理
一、计划管理
二、指标激励
三、内部监督
四、国家监督
第三节 劳动激励
一、生产动员与劳动竞赛的兴起
二、劳动竞赛的制度化
三、“难产”的经济激励
四、工厂里的政治文化
小结
第三章 动员与效率:“大跃进”中的计划管理失序
第一节 权力下放与指标体系的失控
第二节 技术革命与国家动员
第三节 “鞍钢宪法”与反制度化管理
小结
第四章 纠不了的偏:“大跃进”后的制度重建
第一节 “大跃进”之后的经济纠偏
一、指标收缩
二、精减人员
第二节 《工业七十条》的问世
第三节 试办托拉斯
第四节 “三五”计划的编制
小结
第五章 稳住生产:特殊年代的工业组织
第一节 “社教”运动中的工业组织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工业组织
一、革命与生产的拉锯
二、“工人造反派”的行动
三、计划管理的失常与恢复
四、“七二一”大学的兴起
第三节 “四五”计划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
小结
第六章 效率优先与上海工业企业的改制
第一节 政治变局与经济纠偏
第二节 打破.禁区
一、“洋奴买办”
二、“企业自治”和“利润挂帅”
三、“奖金挂帅”
第三节 理论重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