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设计 职场办公

简介

声音

声音 8.7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15 15:11:16

作者:[法]米歇尔·希翁

译者:张艾弓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

ISBN:9787301226353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声音 电影 米歇尔·希翁 文化 电影理论 认知科学 文化研究 科普

简介· · · · · ·

本书勾勒出一个名为“纯声学”的新学科的轮廓。声音因此不再是知觉失谐或“黑暗大陆”的象征,而是应倾听技术及其命名之需而成为建构中的文化客体。作者旁征博引,用各国历代诗人的诗句带来了美妙绝伦的例证。

本书通过梳理有关声音领域不同学科如音乐、声学等的研究现状,邀请我们探索日常 生活领域以及文学、音乐与电影领域的声音现象。此外,还总结了伴随电话与留声机的出现,声音内涵所经历的历史性嬗变,最后批判性地反思了理论之于狂飙突进的实践领域的滞后。

米歇尔•希翁以貌似平凡的“声音”一词命名本书,实际上本书荟萃了各种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在这个简洁而又富于迷惑性的书名下,所有文字都是为了强调与呈示声音物体的复杂性。

——吉尔•格尼(Gilles Gony),载《远望镜》(Téléscope)杂志

声音,是外部世界贯穿我们生命时间的唯一元素。其他诸种都在沉睡时刻中断。声音,永...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作者的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床上听到的东西
1.我们不肯定听到的声音
2.醒着的印象:围绕维克多•雨果的一首诗
2.1. 一首诗的逐句分析
2.2. 苍蝇与大海
2.3. 内部与外部
2.4. 形象分量与比例
3.是否可以谈论声音图景?
3.1.“声音图景”的概念
3.2. 连续与叠加
3.3. 声音与声音的融合
3.4. 远方的声音
3.5. 听觉的自我中心主义
4.听觉的生成
4.1. 产前听觉是听觉吗?
4.2. 没有词汇的儿童与声音
4.3. 客观倾听的年龄:反射的问题
4.4. 倾听,牙牙学语和模仿
4.5. 听觉-发音循环
4.6. 声音的分割与丢失
第二章 不可物化
1.作为声学研究客体的声音
1.1. 不存在没有介质的声音
1.2. 声音的传输与速率
1.3. 频率与幅度
1.4. 传播,反射,衍射……
2.耳朵及其迷宫
2.1. 平衡性与听
2.2. 谐分析理论
3.声音的知觉问题
3.1. 兴奋/感觉模式,韦伯-费希纳定律
3.2. 音高与频率
3.3. 幅度与强度,分贝
3.4. 知觉的时间阈限
3.5. 声源定位,其易受影响的特征
4.倾听有助于更好地听到吗?
4.1. 遮蔽效应
4.2. 知觉作为预知知觉或者修复知觉
5.声音不可“物化”的十个理由
5.1. 因为分歧,假如相信语言,在因果倒置之间
5.2. 因为撕裂,俄尔浦斯的身体,在不协调的学科之间
5.3. 因为处在秩序与混乱的连续性之间
5.4. 一部分声音元素有损害其他、垄断知觉的倾向
5.5. 因为多数声音是事件性的、偶发的
5.6. 因为面对知觉的黏糊状态难以进行时空隔离
5.7. 因为面对声音采取非感情观察的态度是困难的
5.8. 因为将我们固执地打发往其他事物,而非自身
5.9. 因为它或许是所有事物中最易受影响的
5.10. 因为它可能不是一个物体
5.11. 声音,一个拥有品质与属性的非物体?
6.重新构成问题的声音
6.1. 可资倾听物体的无限性
6.2. 声音的非实体性
6.3. 听觉窗口与耦合振荡;可物化与不可物化
6.4. 声音的双重知觉
6.5. 声音中跨感觉感受的作用:材料、构造、节奏、空间
6.6. 光线与声音音高
7.一个连续知觉的隐喻
7.1. 联觉概念批判
7.2. 通过我们感官的知觉
第三章 人声,词汇及声音
1.作为物化残余的声音或人声
1.1. 语言不是建立在声音上
1.2. 语音不是其声源的反映
1.3. 关于分拣理论
2.在声音中倾听人声
2.1. “我只需要声音对我言说”
2.2. 倾听的拟人化倾向?
2.3. 声音与人声的连续
3.词汇与声音
3.1. 振动的消失
3.2. 象声词,语言与倾听
3.3. 某一语言的特别象声词;克拉底鲁主义
4.不去听
第四章 埃尔格听觉论
1.声音场景:表演者还是听众?
1.1. 三个男人在一个车站
1.2. 埃尔格听觉的奥秘
1.3. 倾听的反击
2.埃尔格听觉与声音反馈
2.1. 发声者与接收者
2.2. 埃尔格听觉作为反馈调节器
2.3. 我们内部与外部发出的声音部分或全部选择性遗忘
3.听觉-发音循环
3.1. “自听说”是自足的存在吗?
3.2. 声音镜像
4.“《闪灵》效果”
4.1. 自听“做”
4.2. 令大路歌唱
4.3. 启动者
4.4. 与位移相联系的埃尔格听觉陷阱
5.埃尔格听觉循环中的新事物
6.在做与听之间:命名
第五章 声源线索
1.声音的两个极点
1.1. 铃铛与叮当:造访马塞尔•普鲁斯特
1.2. 声音与空气
1.3. 弓弦和音符
1.4. 与声源链接的声音:声音的有形化指标
1.5. 纯概念的声音;存在“数字化”的声音吗?
2.应该封闭声音吗?
2.1. 声音的场所,声源的场所
2.2. 将声音锚定在其源起上?
2.3. 向声源的再投射;空间磁化
2.4. 创建一个与声音空间一致的理论的不可能性
2.5. 声音点
3.源起模糊
3.1. 声音不反映其形象
3.2. 声音与其源起同构性的有限性
3.3. 源起模糊的诗意
3.4. 当代音乐与声音/源起的戏剧化关系
3.5. 源起模糊性的剧作法
4.形象化源起,真实源起
4.1. 识别式倾听,非识别式倾听
4.2. 声音迅速确认词典
4.3. 钢琴声,钢琴的声音
4.4. 源起化倾听与形象化倾听
4.5. 复制与模仿
4.6. 风格化与形象化声音的问题
5.因果论法则讨论
5.1. 声音的多源起
5.2. 声音因果论
5.3. 声音自然主义
6.声音永远是……的声音吗?
6.1. 事物
6.2. 投射的阴影:总是“某个事物”的声音
第六章 声音的力量
1.建设,破坏
2.迷失,吸引,征兆
3.声音与力量平衡
4.超越声音的声音?神话,现实,骗术……
4.1. 所有那些我们听不到的声音
4.2. “阈下”声音
5.可以谈论声音“效果”吗?
6.能量循环
第七章 在倾听复合过去式的永恒中
1.一种继续的存在
1.1. 发生过的声音
1.2. “解冻的话语”:一种延迟的耗散
2.无痕声音的记忆痕迹
3.声音的速率;同步性
4.倾听的时间与声音的时间
4.1. 因而可分解……
4.2. 心理总结的时间窗口问题
4.3. 一种时间距离可能性的缺席
4.4. 声音不存在停顿
4.5. 存在“时间之外”的声音结构吗?
4.6. 声音的时间与声音讲述的时间
4.7. 声音传递中冗余的功能
5.错过一个声音
5.1. 听到事物的即刻记忆
5.2. 我们不会将出现的声音当成消失的声音来听
5.3. 听到所有一切可能吗?
5.4. 话语保留
5.5. 诗歌收集坠落的声音
6.停歇,意识到已存在声音,一个声音消失后的新收获
7.时间作用下的倾听
7.1. 影响听觉警觉程度的因素
7.2. 超音乐节奏
7.3. 时间的调性
8.时间的声响
第八章 一个分裂的世界
1.音乐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吗?
1.1. 音乐与数学,某种神秘的相似性
1.2. 音乐,从抽象的音高到具体的音色
1.3. 参数在音乐中的运用
1.4. 噪音、音乐:一种绝对的差异?
2.什么是噪音?
2.1. 不同语言中的噪音词汇
2.2. 将噪音界定为非音乐与语音问题的矛盾
2.3. 含义的十字路口
2.4. 复杂与混淆
2.5. 经清除清扫出的领域
2.6. 音乐对噪音的模仿
3.音乐与噪音的辩证法
3.1. 音乐,音乐化处理的声音
3.2. 音乐性催生噪声
3.3. 噪音音乐化显露的特征:音高和节奏?
3.4. 一部分被征用的噪音
3.5. 重返噪音
3.6. 音乐性作为声音的框架范围
3.7. 噪声主义的矛盾
3.8. 对一个自然声的模仿绝不是一个听错觉
3.9. 电影中存在噪音美学吗?
4.电影作为声音的共栖之地
4.1. 同化或异化
4.2. 斯派克•琼斯效果:噪音/音乐的不可约性
4.3.音乐/噪音的渐晕:为何雨滴使人愉悦?
4.4.不连续的花招:众多“轴心维度”
4.5. 连续性的理想
第九章 中断
1.消失的世界
2.七项基本技术效果
2.1. 捕捉
2.2. 电话系统
2.3. 系统地纯音化
2.4. 放大/缩减
2.5. 声音固定及其结果
2.6. 声音生成及其乐器效果
2.7. 重塑
3.基本技术效果的结论
3.1. 保真度与复制观念批判;清晰度
3.2. 听觉隔离群
3.3. 断开声音联系
3.4. 弱声美学
3.5. 新种属的声音,担负新的使命
3.6. 声音交流中的意外
4.声音改变其本质了吗?
第十章 视听联姻
1.视听联姻的古老性
2.视听与听视
3.附加价值,多余幻觉,视听生成效果
4.视听中不存在声带
5.视听生成效果的基础
6.言语中心视听或言语偏心视听
7.视听生成效果
7.1. 描绘与材料效果;物质化的声音指标
7.2. 涉及视听舞台图景的效果:扩张、超级音场、悬置
7.3. 涉及时间及视听分句法的效果:时间性、同步点、时间流逝线
8.视听分割、“凹陷”的视听、不协调的视听
9.视听效果是编码的吗?
第十一章 声音的描述与分类
1.综述:技术人员用来描述的参量
2.沙费的革命
2.1. 三种倾听
2.2. 沙费界定下的声音物体
2.3. 声音物体不是:发音体、物理波动现象……
2.4. 声音物体不是:一个录制的片断、一个记录符号、一个主观精神状态
2.5. 声音物体与固定
2.6. 声音物体的时间界限划分
2.7. 声音物体的命名:为什么声音是一个谓语?
3.新的声音分类与新的描述
3.1. 音色概念批判;为什么这一概念继续存在
3.2. 形式/材料
3.3. 基本类型
4.形态学,或者声音物体的描述
4.1. 传统描述的不充分;其他判据的必要性
4.2. 全体,形态学七项判据之第一判据
4.3. 关于复合全体的声音:方位与口径的概念
4.4. 谐音音色,第二项形态学判据
4.5. 颗粒,形态学判据的第三项
4.6. 形态,形态学判据的第四项
4.7. 力度,形态学判据的第五项
4.8. 形态学判据最后两项:“全体轮廓”与“旋律轮廓”
5.声音物体普通乐理的“缺陷”
5.1. 按照描述逻辑,极端情况只是一个特例
5.2. 声音分类是为了回归音乐?
5.3. 三维度场观念批判
5.4. 一个设定处在空间外的物体
5.5. 一个“自然主义”的物体?
6.后沙费:声音印象,声音的角色
6.1. 趋向于一个动力观念?能量逻辑
6.2. 声音印象
6.3. 声音角色概念;有生命的小东西
6.4. 声音段
7.听觉学建议命题
7.1. 物体与稳定性法则:脱离其固定形式的物体
7.2. 分解声音物体/还原听觉组合?
7.3. 一个新概念:“听觉物体”
7.4. 听觉学领域的扩大
8.无法逾越的沙费
8.1. 时间问题新走向
8.2. 一个新的等级结构?
8.3. 使问题“非极端化”的一种研究方式
第十二章 建构声音
1.声音是一项后天建设
1.1. 听觉尊重
1.2. 声音仍然不存在
1.3. 阻力:被动听觉的神话
2.通过重复“听觉层”形成的声音物体
2.1. “在这远离人间烟火的大漠上”
2.2. 倾听还是多次听觉?
2.3.声音是超倾听的
3.通过符号来记取声音?
3.1. 音乐标记法的缺陷
3.2. 当标记法成为一张漏洞百出的地图
3.3. 为所有声音配置“附属性”标记符号的益处
3.4. 对声音视觉化的持续性回避
4.以命名的方式构建声音
4.1. 标识与命名
4.2. 命名的障碍:对塔蒂《游戏时间》一个段落的声音描述尝试
4.3. 为什么是词汇
5.一个待建的词汇表
5.1. 清点现存或另创新词
5.2. 未说之物的交叉形成网格
5.3. 双语的交互映证;苍蝇的故事
5.4.相对地看待词典
5.5. 针对源起的词汇与针对声音的词汇:声音的外形
5.6. 一个词汇指涉一个声音,或每个声音拥有一个词汇?
5.7. 针对一份材料的词汇学研究例证:《情感教育》
6.更好地去听
6.1. 听觉考察习惯性条件的剧烈性
6.2. 死板的重复会摧毁物体?
6.3. 物体与其形式-角度
6.4. 一个可视物来服务于倾听?
6.5. 听觉的非声音条件
6.6. 处在一定条件下的……物体
参考文献
名词翻译对照表
人名翻译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