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云计算&大数据 其它

简介

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

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 9.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1-26 07:35:46

作者:徐少华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01

ISBN:9787307011717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历史地理 先秦史 楚文化 考古 徐少華 历史 西周 1994

简介· · · · · ·

周代南土,既是一个时代概念,也是一个空间范围。从时代上讲,它包括西周、春秋和战国3个时期,起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迄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前后经历800余年。从空间上看,它包括南阳盆地和淮河上中游两个地区,西起秦岭南坡的汉水支流丹江流域,东至淮河中游今安徽寿春一带,南以汉水和桐柏、大别山脉为限,北抵汝、颍、涡诸水上游的今河南汝阳、禹县、太康、永城一线,即文献所载的周王朝南部境土。

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出发,以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及实地考察相结合,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和地图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不同的层次,对周代南阳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区各诸侯国的族属来源、历史发展、地理变化和文化特色进行系统分析,弄清他们各自汇入楚民族的不同时时期和为后来楚文化的形成、发展所提供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而探讨这两个地区在出国历史发展和文化演进中的...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上编:列国地理与文化】
第一章 周代南土及其诸侯国形势 5
第一节 商末周初形势及周人向东南的发展 5
第二节 周代南土诸侯国概说 7
第二章 南阳盆地诸侯国历史地理文化 10
第一节 邓国 10
一 邓国的族姓 10
二 邓国的地望 12
三 邓国的历史与文化 15
第二节 鄂国 19
一、早期鄂国历史及地望 19
二、西周鄂国青铜器分析 21
三、鄂国地望及其与南淮夷关系探讨 25
第三节 申国 28
一、申国的始封及其早期活动 28
二、申国在南阳盆地的建立与历史概述 29
三、关于申都在今南阳市的论证 31
四、申国的东迁和地理分析 34
五、申国的疆土和文化 38
第四节 吕国 39
一、吕国的渊源和南迁 39
二、南迁后的吕国地望与国势 41
三、吕地入楚及后期吕人的活动 43
四、新蔡吕国说之试解 44
第五节 谢国 47
一、谢国早期的地理与历史 47
二、谢的南迁及其地望 50
三、有关谢国地望的其它不同说法 52
第六节 西蓼国 54
一、西蓼的地望与国名之异文 54
二、西蓼存灭简述 55
第七节 唐国 56
一、唐国的历史与族姓 56
二、唐国地望试析 59
第三章 淮河上中游两岸列国地理与文化 71
第一节 樊国 71
一、樊君夫妇墓的发现及文化特征 71
二、樊君铜器的再认识和族姓分析 73
三、樊国地理考实 75
四、余论 79
第二节 息国 80
一、息国历史及族姓 80
二、息国铜器的初步认识 82
三、息国地望分析 85
第三节 弦国 88
一、弦国存灭与族姓 88
二、弦国地望辨析 89
第四节 黄国 93
一、黄国族姓及渊源 93
二、周代黄国历史简述 94
三、黄国铜器及其相关材料分析 95
四、周代黄国的地望 101
五、黄国文化及其与周围文化的关系 102
第五节 江国 104
一、江国族姓和历史 104
二、有关江国铭文材料的初步清理 105
三、江国地望稽疑 110
第六节 蒋国 112
一、蒋之始封和爵称 112
二、蒋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问题 114
第七节 东蓼国 118
一、东蓼地望决疑 118
二、蓼与舒蓼辨析 122
第八节 番国 123
一、番氏铜器的初步清理 123
二、番国历史简论 130
三、番国地望分析 133
四、余论 136
第四章 淮北汝颍地区诸国历史地理与文化 151
第一节 房国 151
一、房国历史及族姓 151
二、房国的地望 152
三、堂溪地望决疑 153
第二节 道国 柏国 156
一、道、柏的历史与族姓概述 156
二、道国地望 157
三、柏国地望 158
第三节 沈国 159
一、沈之族姓及历史 159
二、沈国地望析疑 161
第四节 蔡国 163
一、蔡国的始封 163
二、铜器铭文所载蔡国史实分析 165
三、蔡国历史文化简论 172
四、蔡国的迁徙和地望 174
第五节 顿国 项国 177
一、顿、项历史及存灭 177
二、顿国的地望 179
三、项国地望 182
第六节 陈国 184
一、陈之始封和族姓 184
二、陈国铜器考察 184
三、陈国历史概述 190
四、陈国疆土和城邑 192
第七节 厉国 194
一、古苦县之厉及其历史 194
二、褒信之厉考异 196
三、厉国的迁徙及有关问题 198
第八节 许国 200
一、许国的始封和地望 200
二、许国历史概览 201
三、许之迁徙与灭亡 203
四、许国铜器及其文化初析 205
第九节 应、胡、养诸国综议 210
一、应国述略 210
二、胡国析异 213
三、养国简论 216
【下编 楚国北部疆域的发展和地理变化】
第一章 楚国早期形势和丹阳地望 235
第一节 楚族源及其始封立国 235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楚国形势 237
一、早期楚国与周楚关系 237
二、西周后期的初步发展和对外扩张 239
第三节 丹阳地望及其考古学分析 242
一、丹阳地望考辨 242
二、文化面貌分析 245
三、相关问题解疑 248
四、丹阳变迁新释 253
第二章 春秋时期楚国北部疆域的拓展与县制考察 259
第一节 楚对南阳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区的开拓 259
一、春秋初期的形势与楚都迁郢 259
二、立足江汉,封畛淮汝 261
三、北上争霸,问鼎中原 263
四、北境弭兵,争夺淮域 268
五、春秋楚国北疆综述 273
第二节 春秋楚县的建置、特点以及性质和作用 275
一、春秋楚县辨误 276
二、春秋楚县补遗 281
三、春秋楚县的特点、作用和性质 284
第三章 楚国的民族融合与多元楚文化的形成 299
第一节 楚国的民族融合与民族关系 299
一、楚并国方略概述 299
二、楚国民族政策简论 304
第二节 多元楚文化的形成与南阳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区的关系 307
一、南阳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区在楚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07
二、楚国对异族人才的引进和应用 309
三、多元楚文化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11
第四章 战国时期楚国北部疆域的变迁 314
第一节 战国早期楚国北疆态势 314
第二节 战国早期楚国北部疆域的变化 319
一、汝颍上游地区与韩魏势力的争夺 319
二、睢、濊之间的开拓 323
三、秦人势力的东南发展与丹水上中游楚国故地的丧失 325
第三节 楚国北疆的迅速丧失与重心东迁 333
一、丹阳、蓝田之败与汉中丹阳故地入秦 333
二、汝颍上游地区的继续争夺与局部进展 336
三、垂沙之战与楚国北疆的大片丧失 341
四、相关问题辨析 346
五、江汉基地的陷落与楚重心东迁 350
第四节 东迁之后楚国北疆的演变 356
一、东迁之后的基本形势 356
二、东迁之后的北部疆域变化 357
三、内部政局的动荡与楚都寿春 360
四、秦取淮域与楚国的灭亡 363
第五节 战国时期楚北疆述略 367
结语 384
后记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