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其它 职场办公

简介

语言革命的社会指向: 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种传播学考察

语言革命的社会指向: 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种传播学考察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1-03 12:24:29

作者:黄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

ISBN:9787549580088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传播学 黄华 社会学 新闻出版传播 媒介学 linguistics 语言 现代中国

简介· · · · · ·

从清末开始的切音字运动,到”五四“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一系列与演变个的背后不能不考虑由当时社会结构的变动和重组所释放的新的社会力量对媒介在沟通、表达功能方面的需求,以及在建构民族国家过程中需要塑造均质化的”国民“,由此被士大夫们视为”宇宙之冠冕“的汉字·汉文遭遇到空前的挑战。本书研究了这种语言传播转换革命背后的社会政治逻辑,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传播学考察”的学术阐释力。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为什么是语言?
二、语言和社会建构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和问题意识
一、学术史的回顾
二、问题意识及本文思路
(一)传播:一种掠夺性的关系
(二)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媒介学
(三)语言革命的媒介学思考
(四)研究方法
上篇 过渡时代之“快”媒介(1895-1911)
第一章 汉语的陷落
第一节 语言的防线
第二节 “平等”的语言交往
第三节 发现“方言”:传教士的罗马字运动
第二章 切音字运动的生成动力
第一节 四民社会中的知识和教育
一、识字率的证伪
二、庶民的识字之途
第二节 汉字、切音字的属性之辨
一、识习之“快”和“慢”
二、信息的开放和区隔
三、偏意和偏象
四、承载“道”之不同
第三节 社会情境中的切音字
第三章 汉文的自我改造
第一节 输入新名词:观念的扩散
一、新名词的辗转流入
二、观念变革的力量
第二节 寻求富强之捷径
一、取道日本
二、革命的滋生地
第三节 改革文言文:新文体的建设
一、报人与报刊文体
二、翻译文体的渗入
第四节 “白话”和晚清白话文
第四章 “声音”与国家的建构
第一节 天下观和汉字·汉文
第二节 天下观和“声音”
第三节 声音中心主义的政治维度
一、声音中心主义的“是”与“非”
二、“国语”之浮现
第四节 清末学制改革和“学生”群体的兴起
一、教育作为重塑国民的途径
二、教育改革的无意图后果
第五节 声音的归化:从“黔首”到“新民”
一、无差异的“国民”
二、被争夺的“声音”媒介
三、“新”民的两歧性
下篇 运动媒介:再造文明的“法门”(1912-1928)
第五章 黑暗中的摸索:从“政治”到“社会”
第一节 王照的“愤怒”
第二节 吴稚晖的“表白”
第三节 从“政治”到“社会”:与一般之人生出交涉
一、社会能量的积蓄
二、从“群”到“社会”
三、意义的混杂:梁启超的“社会”
四、从“政治”到“社会”:该走向何处
第六章 语言革命:白话文的运作和媒介特质
第一节 异域的引爆
第二节 被“运作”起来的《新青年》、白话文
第三节 白话文的媒介特征
一、不避俗字俗语
二、“言志”的新载体
三、庶民的话语权势
四、线性和分割:加注标点,横视左右
五、意义的明晰与精确
六、科学主义的指向
第七章 白话文与边缘知识分子
第一节 白话文与青年
一、青年“在场”的尴尬
二、夹缝中的边缘知识分子
第二节 与一般之人生出交涉
一、典范的叙事与遮蔽
二、表达的欲望和实现
第三节 白话文“活”起来了
一、自救与救国
二、离散与漂浮
三、出版界的适时“变身”
第四节 边缘知识分子的流动和归属
一、流动的空间:断裂与区隔
二、白话文与知识权力的重构
第五节 白话文在低处传播
一、“移动”的媒介
二、戏剧白话化
三、审美政治化
第八章 “国语”的确立:隐匿的政治
第一节 文字与声音的较量
第二节 国语运动中的权谋与纷争
第三节 语言民族主义的内部撕扯
结语
一、原生和建构:有关“民族”和“民族主义”
二、语言、国民与国家的建制议程
三、矢量的变化:精英和大众
四、媒介学的思考:语言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发生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