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编程语言 设计

简介

怎样做研究: 心理学家实用指南

怎样做研究: 心理学家实用指南 8.7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14 17:24:20

作者:乔纳森·埃文斯

译者:邵志芳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

ISBN:9787544436335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研究方法 心理学 方法论 学术 论文写作 研究 学术研究 科研

简介· · · · · ·

该书是英国普利茅茨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心理学专家乔纳森·埃文思撰写的一部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著作。该著作观点新颖、通俗易懂,介绍了很多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初级研究者、授课者和助教们很有帮助的观念和思想。内容包括学术观点的源头,如何设计经验性研究、假设检验与推理、统计推断,如何提出与检验理论、协作与管理,如何交流成果,等等。该书出版后很受心理学专业、初涉心理学的年轻学者的欢迎,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或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参考用书。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学问与观点的起源
文献综述
观点的起源
第三章 设计实证研究
心理学实验
研究设计:一道选择题
评估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启发法和策略
如何申请经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假设检验与推理
逻辑和演绎推理的性质
逻辑在科学论证中的作用
公理化问题
概率问题
推理和假设检验中的认知偏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统计推断
统计显著性检验
功效和效应度
实践应用
第六章 发展和检验理论
宏大理论
检验理论
发展理论
第七章 合作与指导
合作的规则
研究生的指导
第八章 成果的交流
研究的口头交流
写作的过程
撰写期刊文章
编辑和审稿人
写书及其章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译者序
当我接到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这又是一本讲述怎样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怎样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及怎样撰写合乎规范的论文之类的书。待仔细翻阅,方知埃文斯先生讲的“How”是与众不同的“怎样”。总结他的看法,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研究者,必须做到以下要点:
1.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良好的设计;
2.了解本领域已有的成果,产生自己的新思想;
3.善于设计研究方案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4.善于获得研究基金的资助;
5.有科学哲学和统计学思想的指导;
6.善于构建、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7.善于与同行(包括学生)合作共事;
8.善于写作,善于与编辑打交道。
初涉科学的学生和学者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上述部分要点。其中最致命的情况是,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一项严肃的心理学研究必须按照怎样的规范进行。我时而收到来自一些热情的心理学爱好者发来的文章(甚至自费出版的书籍),他们声称自己获得了重大的发现,提出了创造性的理论,甚至达到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水平。但是,当我满怀好奇打开其文章时,却发现他们只是看了王老师、张老师、朱老师、杨老师的几本教材和几篇论文,有时甚至是几则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新闻;以此为依据,他们进行了一番思考,发表了几句自认为别人没有想到过的议论,就觉得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水平。其实,这是远远远远不够的(请原谅我把一个“远”字叠用了四次)。心理学专业的新生也往往犯类似的错误。当然,对于这些热情的心理学爱好者和学生,我们没有理由轻视,相反确实应该给予同样热情的指导。但是,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现在好了,埃文斯先生针对我们常犯的错误,将自己数十年来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心得和有用的策略娓娓道来,和盘托出。他告诉我们最多的,是在从事研究的各个阶段具体应该做什么事。本书各章与上述要点基本上相对应:第一、第二章分别对应于第一、第二点,第三章对应于第三、第四点,第四、第五章对应于第五点,第六至第八章对应于第六至第八点。作者列举了很多有趣的事例,学生和年轻学者若能以此为鉴,不仅这可以少走弯路,而且能从心理学研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本书由我和两位热心的译者杜逸旻和施轶共同翻译,我算是这次翻译的主持人。我翻译了第一章,校译了第二至第八章;杜逸旻翻译了第二、第六、第七、第八章,校译了第一章;施轶翻译了第三、第四、第五章。校译后的稿子又经过两遍阅读和修改。
每一本书都会有瑕疵。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地方作者似乎是弄错了,其中包括概率的计算,也有一些可能是笔误。对于这些差错,我们以译者注的形式,在差错所在页的页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然,我们的看法也许竟是错的,还望读者指正。
广大读者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也对心理学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翻译还收获了一个绝非意料之外的欣喜,那就是确认了两位合作者的中英文都相当出色。
最后我要说,虽然我和我的合作者怀着对原作者敬意和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前后四易其稿,但是难免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译文有什么纰漏的话,理应由我这个主持者来负责。
邵志芳
2008年11月8日
于上海

前言
不需要冥思苦想,笔尖自然有文字流淌。在我完成了一部厚得多的学术著作(Evans & Over,2004)并结束休假重返大学的日常工作岗位后,本书一挥而就。我通常决不会在这样的情形下构思新书,但是本书的各个章节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驱动着我的写作。我属于这样的作者:其著作在无意识过程中孕育,直至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可以这样说,我没有专门为写这本书做过什么研究;也可以这样说,我花了35年时间为它做准备。
我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年头应该算很久了吧:事实上要从1969年算起,当时我正着手开展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也许我真是和别人不大一样,反正我发现学术研究是我赖以度过此生的最心满意足的方式。许多年来,我获得了许许多多有关学术研究的知识,包括哲学思想、实践经验和个人体验。这些知识几乎无法从书本中得来:当然这里指的正是那些研究方法类的书。本书得以写成的主要动力,来自我在指导博士生和年轻同事以及向硕士生讲授“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中想要传递这种知识的努力,最后一项特别有启发意义。
在第一次为硕士生编写课程大纲之时,我发现文献中有个巨大的漏洞。例如,我需要准备一门讲实验研究方法的课程。我很快发现,典型的心理学学士几乎了解一切应该了解的技术性问题(例如,他们了解各种控制混淆变量的方法)。与此同时,我又从自己指导的无数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中苦恼地感到,这样的本科教育根本没有帮助学生为未来真正的研究设计做好准备。掌握技术方面的知识是一回事,学会如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想到这里,我发现自己肩负起了一项重要的使命: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用自己的经验来教学生。同时要教的还有:如何获得研究基金,如何使研究论文得到发表……这些都是研究者应该知道的。
尽管要教的都是实践经验,我还是耗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自己从事研究工作获得的经验写成一本书?我想其中部分原因是,长期的专业研究已经使一整套写作规范成为我心智的一部分。我(还有其他所有的研究者)命该撰写的是学术著作。这其中也包括传统的研究方法类教材。但是,我要讲授的内容几乎不可能以学术著作的面目呈现出来。这些著作不允许作者根据个人经历进行写作,不允许自由表达观点,也不允许提出那些得不到已出版文献支持的主张。但是,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本学术性著作不可能教会学生撰写自己的学术著作,更不可能教会他们运用任何别的研究策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抛却长期以来的写作习惯,转而写一本可以完成上述使命的书呢?
本书不可避免地体现了我的个人经验,准确地说,是我长期以来领悟到的科学哲学。我努力使其尽量普适化,但是某些章节也许确实更有益于那些从事实验研究的学者,尤其适合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毫无疑问的是,本书针对的是那些准备在学术界而不是在产业界发展研究事业的读者——要知道,两者有着多方面的差异。本书的潜在读者基本上是有一定雄心壮志的年轻学者,他们或许还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许刚刚成为大学教师,还在探索中前行。我同时也希望,本书能够有益于高年级本科生设计他们的学术生涯,让他们初步体验一下未来的工作。最后,我鼓起勇气盼望着经验丰富的研究者也能发现,我对学术研究的看法是有趣而且有益的。
致谢
很难准确地衡量出谁对这样一本书的贡献最大。我非常感谢详细阅读本书初稿并提供反馈帮助定稿的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史蒂文•斯洛曼(Steven Sloman)、希拉•埃尔加尧姆(Shira Elqayam)、托马斯•赫弗南(Thomas Heffernan)、戴维•克拉克-卡特(David Clark-Carter)、唐娜•里德(Donna Reid)和简•埃文斯(Jane Evans)。我也从众多研究伙伴和学生那里得到许多教益。不过,我要特别感谢两个人。第一个人是仙逝不久的彼得•沃森(Peter Wason)先生,他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更是一位伟人;他指导了我的博士论文,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学术开端。读者们从本书的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他对我的恩情。第二个人是哲学家戴维•奥弗(David Over),过去十多年来他一直是我的合作者,他激发并培养了我对哲学问题的长期兴趣。本书的副标题也许可以是“实用的和哲学的指南”,事实上它确实包含了这两个方面。
乔纳森•St. B. T.埃文斯
(Jonathan St. B. T. Evans)
于普利茅斯
2005年1月